
睡不好,老做梦,早醒?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,今年我国的主题为“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”。当下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睡眠问题突出。当天,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举“世界睡眠日”专家义诊和科普讲座活动,受到了患者的关注,不少老年人和年轻人主动咨询专家睡眠问题。
在现场,该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何旭英接诊时介绍说:“心理疾病以及不良睡眠习惯是导致目前大众睡眠问题的主要诱因。”而要解决这些睡眠问题,何旭英给出了两个实用性建议,其一:运动,去跑步,让自己很累,处于体力消耗的状态,然后沉沉入睡;其二睡前看“天书”,越看不懂,越厌恶,对于促进睡眠越有效。
玩手机煲剧导致年轻人睡眠节律紊乱
不良的睡眠习惯正在“偷走”我们的健康睡眠。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医学中心就诊的年轻人中,不少是因为失眠而求医。
何旭英表示:“通过沟通了解和检查,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没有器质性病变,主要就是生活节律的紊乱,因为他们喜欢熬夜打游戏,追剧或者是因为社交的需求,半夜还在吃夜宵,应酬到很晚,同时又缺乏运动,从而导致失眠或者入睡后梦多,早醒等。”
实际上,这种晚睡的情况还极为普遍。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日发布的《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》显示,受访居民仅29%的人群在23:00前入睡,47%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,其中大学生手机日使用时长偏高、熬夜严重,频繁饮酒人群睡眠时长短、睡眠质量较低。
对此,何旭英建议,先试一下生活方式的调整,比如在睡前多运动,去跑步,让自己很累,处于体力消耗的状态,然后沉沉入睡;其次,睡前看“天书”,越看不懂,越厌恶,对于促进睡眠越有效。
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明确提出,重视睡眠健康,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工作、学习、娱乐、休息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,注意起居有常,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-8小时。
睡不好也是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
对于年轻人或者老年人而言,睡不好,也可能是精神心理疾病的症状之一。“我接诊的最年轻的一名失眠患者只有12岁,小女孩睡不好,半夜醒了就睡不着,眼睁睁挨到天亮。然后白天上课没有精神,头晕,所以学习成绩下降明显。”何旭英说,“我还发现孩子很内向,不爱说话,一做量表评估,发现孩子已经是中度抑郁症。”
何旭英指出,中学生正值青春期,常常是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、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,是一个矛盾体。他们内心里激动、高兴或苦恼、消沉,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;他们有话,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,可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,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,便会出现压抑心理,出现焦虑与抑郁。
“家长工作忙,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太少,而当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遇到学习、人际交往、兴趣爱好、自我尊重等方面的难题时,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,无法倾诉时,久而久之,积压的情绪就转化为抑郁、焦虑、失眠等,精神心理问题就来了。”何旭英说。
文、图|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黄怡辛 马含宇
编辑:甘卓然
